首页 > 科教动态 > 正文

我院苏葆荣副教授应邀在澳门大学参加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苏葆荣编辑:刘源时间:2019-08-06点击数:

2019年7月29日-8月2日,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在澳门大学隆重举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苏葆荣副教授应邀参加。

大会由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澳门大学、深圳大学和澳门圣若瑟大学联合举办,世界各地从事比较文学、外国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汉学等专业教学与研究的一千余名学者参会。会议主题为“世界各地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未来”,设有“跨越差异的会话”等15个分议题,另设“比较文学的边界与跨边界”等34个专题工作坊和圆桌会议。

苏葆荣副教授此行活动主要有:参加7月29日的开幕式、全体大会、主旨发言、欢迎晚宴,主旨发言的主讲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苏源熙教授(Haun Saussy)、比利时鲁汶大学西奥·德汉教授(Theo D'haen);参加7月30日的“比较文学的边界与跨边界”分组论坛、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的主讲人为英籍华裔作家毛翔青先生(Timothy Mo);参加7月31日的“他者眼中的中国文学”分组论坛;参加8月1日的分组论坛“世界文学和中国”、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的主讲人为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澳门大学朱寿桐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教授、深圳大学刘洪一教授;参加8月2日的闭幕式;会议期间与中外多位学者进行交流。

在7月30日的“比较文学的边界与跨边界”分组论坛,苏葆荣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文学与新闻的跨边界关系”。发言从作者、作品、读者、世界四个方面考察文学与新闻的跨边界关系,认为二者的跨边界关系主要体现为:一是作者的跨学科写作与跨文体写作及其在作品中体现出的跨学科特点;二是作品归属的跨学科及作品新闻性与文学性的跨学科;三是读者对作品的跨学科文化过滤及文化误读;四是做为互相反映的世界彼此跨边界影响;文学与新闻之间出现嫁接、杂交与变异,存在互动、互鉴、合流。发言引起了同组与会代表的关注:北京语言大学张华教授认为,“文学性”是区分文学与新闻的标准;澳门科技大学张志庆教授认为,文学与新闻之间存在异质同构的关系;意大利帕勒莫大学汉学家朱西博士询问报告文学与发言内容之间的关系。

会议期间,苏葆荣副教授与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张隆溪教授进行了交流,话题包括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中国古代文论与比较文学的关系、中国比较文学如何走向世界等。此外,与淮北师范大学杜明业教授就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培养进行了交流,与汕头大学罗文敏教授就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进行了交流,与意大利帕勒莫大学汉学家朱西博士就汉语人才培养与汉语国际教育进行了交流,与意大利青年汉学家乐安东就中国文学作品外译与中华文化传播进行了交流。


苏葆荣副教授在“比较文学的边界与跨边界”分组论坛发言

 


 

与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张隆溪教授合影(中,右一)


与意大利汉学家朱西博士合影


与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三任会长杨慧林教授合影


与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参会会员合影






北部湾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2018 College of Humanities,  Beibu Gulf University

地址:广西钦州市滨海新城滨海大道12号二号教学楼
电话:0777-2808358  邮编:5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