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面对面】粟建勇:投身扶贫攻坚战的“第一书记”

来源: 作者:文/李世猛 韦寿金 梁云广 图/梁云广编辑:时间:2017-07-08点击数:

近日,人文学院在2号教学楼208报告厅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举办驻贫困村“第一书记”粟建勇老师的报告会。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姚敏、院长莫华善、党委副书记何风雨、副院长司继涛以及全体师生党员参加了本次访谈报告会,新闻本141班的方美思同学担任此次访谈的主持人。

扶贫攻坚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吹响“脱贫攻坚、圆梦小康”的冲锋号,受学校组织部推荐,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委派,人文学院学工办主任粟建勇成为了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生力军中的一员。粟老师自2015年9月前往玉林市博白县东平镇长新村驻村“上岗”,至今已投身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接近两年时间。
  访谈伊始,粟建勇老师以“没有硝烟的战争”来比喻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困难和艰苦。他介绍说,长新村是东平镇最偏远的地方,刚开始上网百度搜索,除了标注了地点,其他任何信息都没有。那里道路交通不便,设施落后。刚开始驻村,村委没有地方住,没有水、没有卫生间……粟老师只能在镇上与其他驻村书记一起合租一间民房暂且安顿下来,来回镇上与村子之间就要花去一个小时的时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没有交通工具,他便找人买了一辆二手的摩托车,车子常常“叮铃哐啷”作响,花钱修了几次,直到现在仍顽强地陪着他走村访户。村委刚开始没有网络,办公条件十分有限,再加上语言障碍, 粟建勇老师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万事开头难”。
  但是,真正难的,是如何开展好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第一天进村就是带队布置精准识别工作,除了自治区里的培训文件其他的都靠自己快速学习与请示,三个月的走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排查调研工作过后,按照因病、因残、因学、因缺劳力、因缺资金等致贫原因,粟建勇将贫困户和贫困村的“病根”一一分类,如何精准脱贫?书记心中仿佛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
  他带着任务而来、带着责任而来的,他明白困难群众投向他的复杂眼神里包含的丰富信息。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扶贫攻坚战,他没有退路,只能按照中央的精神,坚决打赢。

党员就应该冲在第一线

谈及驻村的心情和感受,粟建勇老师只字不提个人的困难和不便,只提“使命”和“责任”:“刚开始知道组织派我去长新村担任第一书记,感到很意外,也很自豪。这是一种使命,也是组织对我的肯定。但同时,我当然也会不安,因为我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而且我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驻村之前,我对那里一无所知。我只能相信一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我的责任。”
  关于扶贫心得,粟老师强调“思想脱贫重于物质扶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有一户姓林的困难家庭,10口人,7个小孩,2个读小学,2个读初中,1个读高中,1个读大学,老大初中毕业后在家帮忙种田,养2头母猪。这是一个典型的因学致贫的困难户。粟老师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后,一趟趟地往他们家跑找户主商量、做户主的思想工作,结合扶贫政策,找同事和朋友进行咨询,找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帮扶措施,最终确定“小额扶贫贷款资金+公司+农户”的帮扶模式,争取国家贴息贷款10万元,发展林下生态养鸡,扩大养母猪规模,从2头变10头。一年两批次下来,卖了3000多只鸡,公司定价收购,赚了3万多块;卖了10多窝猪仔,每一头母猪获利5000左右,也赚了5万块。另外,大儿子也被粟老师说服,前往广东打工,每个月都能往家里寄钱。原本一家10口人就挤在40来平米的泥屋,生产开始盈利后,粟老师开始帮他们申请危房改造,政府贴补的2万块加上他们自己赚来的钱,终于建成了100多平米的房子。去年年底,大儿子讨了个媳妇,全家乐开了怀,高高兴兴地请粟老师前去喝喜酒。
  这只是粟老师成功帮扶脱贫的其中一个例子,但放在他心上的,是那些还没有脱贫的困难户。每天闲下来,他都会把长新村的贫困户档案打开,一户一户地翻过去,脑袋一直不停地在转: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们成功脱贫呢?粟老师开玩笑说:“我觉得我的白头发都多好几根了。”

党心不变,奋斗不止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和政府今后三年政治工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奋战在扶贫攻坚战第一线的“第一书记”们,压力真的不小。粟老师形容道:“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第一书记的名字。”在村里,他们还肩负着发展全村集体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担子,也肩负着困难群众的无限期待:“书记,我想要低保。”“书记,我要修房子。”“书记,我要移民搬迁。”“书记,我家很困难,没有钱!”“书记,我儿子不愿意养我!”“书记,我要讨老婆!”
  现在的粟建勇老师,走村访户的时候,基本都能听懂他们说的话了,他也能半普通话半方言地跟村民聊天。长新村成了他的另一个家乡,村民也把这位“勇哥”当自己人看待。恰恰是因为这样,粟老师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些村民都很淳朴,也很可爱。
  但是如何从思想上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才是关键,这个工作开展相当困难,为此粟老师举了网络上流行的一首诗歌,打趣地反映了当前不少贫困户的心态:“我不做你的红颜,不做你的知己,不做你的爱人,不做你的任何人,我宁愿做你的贫困户。”粟老师解释说,现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很好,但不少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发家致富。粟老师只能通过发展产业来带动,通过筹措资金成立合作社、入股分红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将扶贫好政策与贫困户自觉劳动结合起来因为他深知产业发展和就业才是解决脱贫的根本出路,教育扶持是长远大计,完善医疗救助等保障措施是保障,他开展的工作都是围绕以上三者有序开展的,虽然艰难,但他相信,胜利离他们不远了。
  面对面的访谈结束后,刘喜老师现场为粟建勇老师作了一首藏头诗:“十年寒窗以及第,三载扶贫又争一。心念学校万般书,走遍田间心头记。”这首诗,寄托了人文学院全体师生党员对粟建勇老师的敬佩和支持之意。姚敏书记表示,粟建勇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学院全体党员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学习,以自己的方式,为学院、为学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履行党员的义务与责任。

 

      未标题-2.jpg

面对面采访

 

     未标题-3.jpg

姚敏书记发言

 

     未标题-1.jpg

刘喜老师现场为粟建勇老师作藏头诗

 

     未标题-4.jpg

面对面采访现场

 

编辑:梁立平 李世猛



   

北部湾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2018 College of Humanities,  Beibu Gulf University

地址:广西钦州市滨海新城滨海大道12号二号教学楼
电话:0777-2808358  邮编:535000